古代市井笑谈:偷情者的慌乱与穷书生的“馒头奇谋”
第一则:布袋里的“米”言
古时一桩偷香窃玉的荒唐事,竟因一句“无心之言”成了市井笑谈。
某日,一名年轻男子正与邻家妇人私会,忽闻门外传来敲门声——竟是妇人的丈夫提前归家!男子慌作一团,妇人却急中生智,寻来布袋将人裹住,悬于床侧,低声叮嘱:“若他问起,便说是新买的大米。”丈夫推门而入,瞥见床边鼓囊囊的布袋,狐疑顿生:“此乃何物?”妇人冷汗涔涔,支吾难言。丈夫声调渐厉,布袋中的男子竟脱口而出:“米!”
——此言一出,满室死寂。
第二则:怕馒头的“读书人”
若说偷情是荒唐,那这桩“馒头闹剧”便是赤裸裸的饥寒写照。
某地有一落魄书生,家徒四壁,终日饥肠辘辘。一日行至市集,见馒头摊热气蒸腾,香气勾得他腹中雷鸣。他眼珠一转,忽地栽倒在地,佯装抽搐,引得众人围观。卖馒头的摊主慌忙上前,书生却颤抖着手指馒头,嘶声哀嚎:“我自幼惧怕此物!一见便魂飞魄散!”
展开剩余48%
摊主听罢,竟生出一计:将数十个馒头堆入空屋,反锁书生于内,扬言“若真惧怕,何惧一试?”门外看客哄笑不止。
岂料半晌无声,摊主推门而入,只见满地馒头碎屑,书生正狼吞虎咽,肚皮已撑得浑圆。摊主怒斥:“你不是惧怕馒头吗?!”书生抹嘴叹道:“方才一瞬,恐馒头之症竟不药而愈。”摊主气极反笑:“你还惧怕何物?”书生正色答:“唯惧两碗苦茶——茶能解腻,恐坏了这馒头滋味!”
笑谈背后的辛酸
这两则笑话,一则嘲弄偷情者的愚蠢,一则讽刺穷书生的狡黠,却也透出古代底层百姓的困顿。彼时穷人食不果腹,数月难见荤腥,偶得饱餐便如饿虎扑食,何谈风雅?市井百姓以笑消愁,将苦涩化为荒诞,倒让这馒头与布袋,成了千年后窥见旧时人间的一扇窗。
发布于:山东省